回顾与展望:钟表业有未来

回顾与展望:钟表业有未来

回顾与展望:钟表业有未来 专题文章

日内瓦,熟悉钟表的人都知道这里有着瑞士钟表业的缘起,早在 16 世纪随着拥有钟表技术的新教徒聚集此地,在这儿出现了最早的钟表业公会并出产了久负盛名的钟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笔者走访此地两回,一为年底的钟表大奖赛、二为年初的钟表展览会,正好应个景对于表坛有个回顾与展望。

2016 年对于全球钟表业而言都不容易,据统计数据,执牛耳者瑞士钟表出口已降到 80 年代的水平    那意味着瑞士表在石英危机后的复苏,但回归这个水平真不代表复苏,而是彻头彻尾的沦陷,在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瑞士钟表业确实该反思一下了,在市场大好的时候过度的投资扩大产能,当然符合逐利的市场原则,但是否符合沉淀了几个世纪的钟表产业规律呢?

回顾与展望:钟表业有未来 专题文章

我们知道钟表也是一件商品,尤其当时间的获取变得如此容易的今天,这件商品的内涵也从单一的计时工具变得更加复杂并且综合,任何单一的关键词都无法形容手表,也让手表的制造与销售变得更加多元化。所以在国际层面,我们需要一个窗口对手表的多元化有个展示甚至是 PK,也可由此对手表的多重面向有种思考与理解。日内瓦高级钟表大赏(简称 GPHG)从 2001 年举办至今已经 16 届,这十几年正是钟表业动荡、整合、发展的重要阶段。去年 11 月笔者作为中国评委参加颁奖典礼,自认为其产业高度目前是唯一的,虽说最终获奖者未必是每个人心中所选,但回顾 2016 年表款话题已绰绰有余。

回顾与展望:钟表业有未来 专题文章

回顾与展望:钟表业有未来 专题文章
播威 Recital 18 Shooting Star Tourbillon
回顾与展望:钟表业有未来 专题文章
雅典表 Grand Deck 大航海旗舰陀飞轮腕表

2016大奖赛有将近 180 只表款参与,奖项涉及十多个类别,以笔者的观点无非关乎几个范畴:人群(男表、女表)、功能(陀飞轮、时区、历法、计时)、生活方式(运动表、珠宝表)、技艺(机械创意表、手工艺术表),以及消费(售价低于 5,000 瑞士法郎的表款)。这正是前述多元化的一种表现,在钟表业早已成为定式,只不过 GPHG 通过其国际影响力使之定格,让广大的粉丝明白这种多元背后所映射的制表业价值,即便在钟表业不是很景气的 2016 年,制表师依然热情不减,尤其那些独立品牌更需要交上一份特别的试卷,以彰显自己的特立独行。虽然获奖表款各有各获奖的理由,但落选者也未必都是经不起推敲的话题,比如播威(Bovet)和雅典(Ulysse Nardin)品牌都有多款入围,但最终无一获奖,是否能说表做的不好?答案是否定的。这让笔者想到了 2016 年品牌的业绩,有些自诩份额提升、有些平稳过渡、还有些持续下降,是否能说制表业未来渺茫?答案也是否定的。

回顾与展望:钟表业有未来 专题文章
欧米茄星座系列至臻天文台小三针腕表
回顾与展望:钟表业有未来 专题文章
卡地亚 Drive de Cartier 系列腕表

没有参与 GPHG 的欧米茄(Omega)和卡地亚(Cartier),也是笔者在 2016 年多着笔墨的品牌,前者推出世界第一只至臻天文台女装表,彻底颠覆了女装表技术标准,将机械表的理想主义进行到底;后者推出的 Drive 男装表,令汽车与手表合作的焦点放在了精致的层面,已经得到市场的利好反馈。当然,笔者也不能忘记进入中国刚好 20 年的宝珀(Blancpain)品牌,20 世纪八十年代就是因为其六大杰作预示了机械表的回归,如果说那时还没有完全脱离石英危机阴霾的瑞士表,已经有像宝珀这样的品牌无惧未来,那么如今瑞士制表业所面临的困难,也姑且算是又一个市场轮回的必然,有何惧之?

回顾与展望:钟表业有未来 专题文章
孔雀双陀飞轮运动表款

GPHG 虽然在日内瓦举办,但参赛者却面向全世界的钟表品牌,东方的中国和日本都有选手参与,廊桥和万希泉、以及精工(Seiko)在过去一年的代表作品都有呈现,这就好比电影界的奥斯卡虽然在美国举办,但全世界的电影人都有份参与,当然也要经得起评委的眼光,还要棋逢对手,虽然主观意愿上都想获奖,但客观上又能够促进世界钟表业的竞争,意义已不局限于表款的胜负。在最近的金融时报上有一整篇对于中国表的介绍,就提到了上述的品牌,还有笔者佩戴的孔雀双陀飞轮运动表款。2016 年中国制表业也受大气候影响,但因为定位在 5,000 元以下的中价位,所以应对市场环境还比较灵活,北京表的「潜锋」系列推出、陀翡利迩与中国国家登山队的合作,都在逆市中强化了中国表的形象,也为钟表市场多元化的现实添加了更多选择。

回顾与展望:钟表业有未来 专题文章

2017 日内瓦钟表展(简称 SIHH)在 1 月份的开幕,不仅标志着本年度瑞士首个表展的举办,也预示了瑞士制表业的走向,显然「多元化」一词可以概括之,新增加的独立品牌使展商总数达到 30 个,首次增加了对外开放的公众日,让业外人士进入到高级制表的展示殿堂,这些举措让我们看到最为保守的瑞士钟表业,也在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虽然市场还不是十分明朗,但今年的新款却让人振奋,尤其是定制概念的成为重要的话题,一味的降价或者推出新款,终究是应付市场环境的权宜之计,如果能够细化市场,令最顶端的消费者能够有机会感受定制表的魅力,对于顶级品牌来说并不是一种创新,反而是一种回归。

回顾与展望:钟表业有未来 专题文章

不恋过往、不惧未来,钟表业终究是朝阳产业!gphg.org / sihh.org

查看更多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