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篇幅很長,而我們也為此花費了大量精力:今天,我們要將勞力士(Rolex)Submariner(潛航者型)無日曆版與帝舵(Tudor)Heritage Black Bay Black的所有細節一一 進行比對。
也許現在聽上去會有點怪,但幾年前的帝舵還不足以作為勞力士的理想代替品。時過境遷,如今的局面已經有所不同:帝舵回歸了美國市場,並且推出了一系列引人矚目的產品,因此才能成為其母公司 勞力士的完美補充。
由此帶來一個直接影響就是 人們不斷向我們咨詢同一個問題:「我究竟應該選誰?勞力士還是帝舵?」要回答這個問題還得將價格、品質、機芯、歷史、設計、佩戴等因素進行綜合考慮。而我們也為讀者們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所以才能在這篇詳盡的評測文章中比較這兩大品牌的非凡成就 勞力士Submariner無日曆版Ref. 114060與帝舵Heritage Black Bay Black Ref. 79220N。
我們將試著對比兩者的重要參數和特性,基本上涵蓋了大家在做購買決策前需要考慮的所有因素。兩款腕表都非常出色,同時也很受歡迎。儘管兩者看上去極為相似,但其內在的區別卻遠比你想象的要大得多。
在開始之前,我們要先提醒大家:2016年的巴塞爾表展上,帝舵為Heritage Black Bay系列配備了全新的自製機芯。雖然這一新款要在晚些時候才能拿到,但也並不影響我們的這篇評測。
歷史
是的,我們要從歷史開始講起。這是為了讓大家更好地理解兩家公司之間的聯繫。
漢斯·威爾斯多夫(Hans Wilsdorf)在1905年創立勞力士,隨後又在1908年7月2日正式完成官方注冊。公司於1919年遷至日內瓦,並且在1920年注冊為Montres Rolex S.A。而帝舵則是由腕表製造商及貿易商「Veuve de Philippe Hüther」在1926年注冊的。威爾斯多夫後來才從其手中收購了這一品牌的獨家使用權。
帝舵一開始起步較慢。1932年時,公司才開始出口腕表至澳洲市場。1936年10月15日,「Veuve de Philippe Hüther」正式將帝舵轉讓給漢斯·威爾斯多夫。自那時起,都鐸王朝的玫瑰徽記就開始出現在表盤上。
然而,帝舵公司正式營運的時間還要更晚。據帝舵稱:「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漢斯·威爾斯多夫意識到擴張的機會來了,所以才為品牌制定了獨立而清晰的定位。1946年3月6日,他成立了專門為男士、女士研製腕表的「Montres TUDOR S.A」公司。而勞力士公司則負責確保其技術、設計和功能上的品質水準,以及渠道分銷和售後服務。
帝舵開始營運一年後,即1947年開始,品牌的盾形標誌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玫瑰圖形和公司名字的組合。
在1948年帝舵的首個商業廣告中,從文字和標誌上就可以看出品牌與勞力士之間的緊密關系。其文案特別強調了帝舵腕表的設計美學、天文台級別的精度以及防水優勢。
品牌建立與定位
這些往事對於腕表歷史的愛好者而言極具吸引力。但威爾斯多夫是出於一些特別的理由才在勞力士之外建立了第二個品牌,這在後來的70多年裡一直左右著兩者的發展路向。
帝舵引用威爾斯多夫的說法:「多年以來,我一直在考慮為我們的代理商打造出價格親民的腕表,並且同時呈獻與勞力士相若的可靠品質。我決定創立一個獨立的(原話!)公司,專門負責製造和推廣這類腕表,而它就是帝舵。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帝舵從一開始就是依附於勞力士存在的。出於經濟和財務方面的考慮,帝舵的定位為平價高檔腕表。直到今日,這兩個品牌的定位策略也沒有太大變化。但得益於製造技術的長足進步以及業內的激烈競爭,兩者的關系已經變得相當複雜。
一些不太了解腕表和製表行業的人會認為勞力士缺乏創新,因為這家企業好像並不熱衷於產品的更新換代。這類人也一定會覺得保時捷911在50年的時間裡沒有太大變化,但我們不能就此認定:在它們精美的金屬外殼下,沒有與時俱進的機械結構。
可以肯定的是,勞力士在製造技術和工藝品質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但在產品研發方面,我們看到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如果一個品牌在定位上(價位、技術特性、獨特性等方面)低於另外一個,它就得像走鋼絲一樣小心翼翼。其既要不斷提升競爭力,也要保持與大哥之間的距離。就像在保時捷的案例裡,車迷們都很熟悉Cayman這一小911是如何演變成一大經典運動車型的。而這款車也必須一邊保持性價比,一邊謹防自己超越911。
好了,讓我們回到腕表上來。在過去的幾年裡,帝舵獲得了超乎想像的成功。其在競爭本已相當激烈的平價高端瑞士腕表市場(2,000至5,000美元)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銷售業績。然而為了延續這一銷售勢頭,帝舵必須在外觀設計與復古元素之外找到制勝因素。下面我們就將介紹勞力士與帝舵是如何協作發展的。
勞力士自行生產腕表所需的表殼、表鏈、表扣、機芯以及表盤等幾乎所有部件。在十多年的時間裡,其一直在表殼和表鏈上采用904L精鋼,而不是常見的316L精鋼。更值得一提的是,勞力士不斷致力於優化其自製機芯,品牌旗下的所有腕表都必須通過企業內部的精度測試,以達到日差-2/+2秒的超凡紀錄。(請點此閱讀更多的相關報導)。
那麼問題就來了:帝舵如何在實現差異化以及超越競爭對手的同時,而又不會侵蝕勞力士的領域呢?在接下來的勞力士Submariner無日曆版Ref. 114060與帝舵Heritage Black Bay Black Ref. 79220N的實物對比中,大家便能一窺其中的奧妙。
外觀
勞力士在1953年以 Oyster Perpetual Submariner Ref.6204開創了潛水表的傳統。而帝舵則在一年後緊隨勞力士的腳步開始生產潛水時計,其第一枚作品Oyster Prince Submariner Ref. 7922與母公司的產品有著驚人的相似點,今天我們評測的這兩款時計也可以說是在致敬先驅。那麼歷史的話題就此打住,現在我們開始仔細對比這兩款腕表的異同。
表殼與表圈
帝舵Heritage Black Bay Black的表殼直徑為41毫米,而厚度為12.7毫米。其由316L精鋼打造的表殼能夠實現200米的防水深度。本作利用一些精緻細節有效減弱了其天生的「工具感」,比如高度拋光的側面、緞面打磨的表耳以及我個人最愛的一個元素 表殼兩側的拋光邊緣,這些都賦予帝舵Heritage Black Bay Black堅固而又精美的質感。
本作的拱形藍寶石水晶表鏡四周為一個鋁質表圈,其12時位飾有夜光點。雖然表圈邊緣為鋸齒狀,但要轉動其緊緊的60格卻並非易事。60分鐘旋轉表圈是個非常實用的小功能,我自己就會經常用到。但本作的表圈側面較薄,所以在抓握或轉動表圈時,手指很容易在其邊緣打滑,影響使用的感覺。
這一表款的表圈為啞黑色,而其他版本有藍色、銅殼棕圈、黑殼黑圈以及酒紅色表圈。而這款腕表憑藉黑色表圈、紅色三角刻度以及鍍金表盤引發了熱議,其影響力遠遠超過配有酒紅色表圈的原作。
勞力士Submariner 114060的表殼直徑為40毫米,而厚度為12.5毫米,其在每一方面都比帝舵更小。帝舵從表耳到表耳的長度達50毫米,而勞力士只有48毫米。那些手腕偏大、偏小的人尤其需要留心(我們會在佩戴體驗一節進一步闡述)。
勞力士在Submariner的表圈上採用的是Cerachrom材質。其上鐫刻著下凹數字與刻度,並且還以PVD技術在其表面覆上了鉑金。這一陶瓷表圈的視覺效果優於帝舵的金屬表圈,此外更實現了無與倫比的抗刮特性,所以經過長年佩戴後也能保持美觀。而陶瓷的顏色不會隨時間而減淡,並也不會有氧化生成銅綠的可能 如果你有這方面的期望,那麼最好打消這個念頭。
相比帝舵的表圈,勞力士Submariner的表圈非常容易抓握和旋轉。對於一個癡迷腕表的人來說,勞力士的表圈手感是無可替代的。帝舵的表圈轉起來有60個明顯的段落,讓人感覺硬朗得有些過頭。而勞力士的表圈則分出了120格,轉起來就像是精密儀器一般,既順滑而又十分精確。這讓我聯想到在潛艇控制台上進行微調的感覺,或是像在開啟電影裡面那種大型舊式保險箱。這一結構的設計過於優秀(但不是過火),讓我總是情不自禁地轉動表圈,享受其中的機械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