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要写一篇关于 卡西欧 (Casio) G-Shock GMW-B 5000 D-1 “Full Metal” 的评测像是有点怪怪的,但这款腕表的确备受注意;不过这也在预料之中,因为 G-Shock 5000 系列的全金属腕表本来就是会这么引人瞩目。此前我很期待看到全精钢和镀金的两款新作,不过我还是想和实物多相处一段时间,看看它们的实际表现究竟如何。G-Shock 的大部分产品都是超低价位的腕表,但标价 500 美元(全精钢版)和 600 美元(镀金版)的这两款新作自然不在此列。而这个价位已经可以买到不错的小众产品或是大品牌的潜水、野地腕表了……所以这两款新作的表现也必须如此出色才行。
前面提到,这一新作会有两个版本:全精钢材质的 G-Shock GMW-B 5000 D-1 和镀金的 GMW-B 5000 TFG-9。两者的内部构造一致,并且都不是限量版或日本市场专供款 看来 Casio 这次不想让世界各地的表迷们失望,可以预见的是这两款腕表在日本之外的市场也将大红大紫。从大家在新闻、社交媒体上的评论来看,很多人都问到了 G-Shock 5000 系列全金属腕表的易戴性和耐久度。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解答这些问题。
在 BaselWorld 2018 上卡西欧进行交流时,我曾向其日本公司的相关人士咨询了关于新作耐久度和内部测试的问题。但让人意外的是,他们对我提出这个问题感到很吃惊。在确认了我的意思之后,他们也给了我一个肯定的答复:全金属表款和卡西欧旗下树脂表款的测试标准相同,而耐久度也达到了同等水平。
在谈外观和耐久度 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新作内部的技术亮点。简而言之,卡西欧在 5000 系列全金属腕表上应用了大量的尖端技术:本作配备了 Tough Solar 太阳能驱动系统,其屏幕四周的太阳能充电板呈现出 Super Mario 风格的砖块纹理,所以看上去很酷;其次是六局电波对时功能,它能每天进行六次校准(在中国是五次),以令腕表达到原子钟的走时精度;此外,本作还能显示全球 300 个城市的当地时间,计时精度也达到 1/100 秒,并且提供万年历、闹钟功能;本作配备的低功耗蓝牙 4.1 技术旨在连接卡西欧的「G-Shock Connected」App(支持 iOS 与 Android),但这并不代表本作是智能腕表。相反,与手机 App 进行连接只是为了提升腕表的功能与精度,而不是将它变成一个通知提示器。用家可以通过这个 App 进行一些很酷的操作:比如从手机端同步原子钟时间,或是在 App 中设置腕表的提醒功能 在屏幕右上方的框内显示特定的文字。例如用家可以将其设置为在某个时刻显示「Birthday 01.01」,届时框里就会出现这一默认的文字。用家也可以利用本作来标记事件节点 在特定模式下按调校按钮,手机 App 就会收到指令并记下用家的当前位置与时间(腕表上不会保存这些数据)。虽然我很期待测试这个功能 尤其是在有了 Tough Solar 和蓝牙 4.1 之后,本作几乎无需另行充电 但我觉得我也不会经常用到这个功能。
要知道,以全金属材质打造 G-Shock 是相当困难的。最早的 G-Shock 是一个塞入了走时模块的大树脂球。这一弹力球经过伊部菊雄及其同事艰苦卓绝的研究后才被改良为第一代 G-Shock 1983 年的vDW-5000C。树脂表壳在防止走时模块受到震动损伤方面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旦这层外部保护被改为金属 震动与撞击传导率极高的坚硬材质,腕表内部组件的隔离度便大不如前,因此也会变得更易受损。所以,GMW-B 5000 D-1 和 GMW-B 5000 TFG-9 在金属外壳和内部模组(由黑色金属打造)之间加入了一个树脂部件。上图的右上方显示出本作形如坦克的内核以及双层外壳。而腕表背面的黑色 DLC 镀层底盖上也特别标注了「Shock Resistant」字样。
两款新作的防水深度均为 200 米,这说明其在任何潮湿环境下都能正常运转。大家可能会担心戴着这款腕表下水会不会容易沉底……这就要说说本作的易戴性了。尽管我觉得我已经非常适应全金属腕表了,然而 G-Shock 5000 系列全金属腕表的重量还是吓了我一跳。虽说其表链的长度因为还没有调过,所以多余的链节增加了不少重量,但这两款新作的份量还是令人吃惊 它们非常之重,官方给出的数据为 167 克(5.9 盎司),你无法忽略它在手腕上的存在感。老实说,我希望本作能再轻一点。我前面之所以说想要与实物多相处一段时间,主要也是为了体验它的重量 看看戴一整天后的感觉如何以及表链的实际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