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TAG Heuer (泰格豪雅) 改變了政策,決定不會在 Baselworld 內展出所有(或大部分)新品,而是於全年分階段推出,3 月表展的重點便落在 Autavia 系列之上。Autavia 腕表早在上世紀 60 年代出現,今日重回大家眼前,並將會成為常規系列之一。新版造型不失元祖風格,但內裡是滿滿的現代技術。在表展後一個月,TAG Heuer 更特別聯同兩位品牌大使 Chris Hemsworth 與李易峰於上海「深坑」舉行系列腕表的新品發佈,可見對其甚為重視。
現在又是說故事的時候。相比 Carrera、Monaco、Aquaracer 等腕表,Autavia 的知名度並不高,最初亦非以「腕表」的姿態誕生。在 1933 年至 1957 年間,它的身分是儀錶板計時器,應用於賽車和飛機之內,Autavia 之名就是由 AUTomobile(汽車)和 AVIAtion(航空)構成。當 Autavia 計時器停產後,Jack Heuer 決定讓它重生成為計時碼表,並於 1962 年再度登場,生產期至 1985 年為止。之後腕表也曾以限量版模式推出,如 2017 年的 TAG Heuer Autavia 經典復刻腕表。
事隔 34 年,TAG Heuer 重新推出 Autavia 腕表系列,但卻非以計時腕表的模樣登場,品牌解釋是它已成為獨立系列之故,現在一切由基礎款型開始。
在上世紀 60 至 80 年代間,Autavia 曾轉換造型,改用酒桶設計,不過 21 世紀的新版本選擇傳承元祖精髓,沿用第一代的圓殼及斜面表耳,搭襯顏色分鐘刻度表圈。雖然刻度及指針等換上新設計,細節上也有調整,但仍貫徹了系列講求清晰易讀的宗旨。
Autavia 最初是供賽車和飛機所用儀錶板計時器,新版本的 Autavia 便嘗試把兩項元素都融入其中。腕表採用了 42 毫米表殼,配大表冠,呼應了飛行員腕表的標誌造型,底蓋則鑴刻了螺旋槳與輪胎圖案,分別象徵了航空及賽車。
目前 TAG Heuer Autavia 系列只推出了大三針日曆款,共有七個款型,包括了五個精鋼款及兩個青銅款。精鋼版可選配藍色陶瓷、黑色陶瓷或精鋼表圈,表盤顏色與陶瓷表圈相配,如黑色表圈配黑色表盤,可選襯皮革表帶或精鋼錶鏈,而精鋼表圈款則搭配灰色表盤,襯皮革表帶。要留意的是只有鏈帶款會額外附送 NATO 表帶作替換。
青銅款搭襯棕色或黑色陶瓷表圈,前者配棕色的表盤及小牛皮表帶,後者則襯以綠色表盤及卡其色小牛皮表帶。另外,腕表設有表帶替換裝置,無需任何工具,只要輕按背後按鈕,便可輕鬆裝拆表鏈及表帶。
綜觀七款型號,表盤均採用深沉色調,配以砂紋啞面設計,減低光線反射,襯搭塗上淡色夜光物料的大型數字小時刻度及劍形指針,以高對比色調帶來清晰的讀時畫面。日期窗設於 6 時位,其上方除了系列名稱外,還寫有「ISOGRAPH」及「CHRONOMETER」,後者代表了本作取得 COSC 天文台認證,那「ISOGRAPH」又代表什麼呢?答案是全新的專利技術,即碳纖維複合材質游絲。
ISOGRAPH 由「ISO」及「GRAPH」組成,「ISO」於希臘語中意為「相等」,「GRAPH」則有「記錄工具」之意,故此象徵了零件運作的穩定性和一致性。回看碳纖維複合材質游絲,其好處是使游絲更為輕巧、密度亦較低,幾乎不受重力與撞擊的影響,並且完全防磁,加上游絲呈螺旋狀,使同心振盪趨於完美。品牌更將碳纖維複合材質游絲與鋁合金擺輪相結合,達致最佳熱能表現和氣動彈性。簡單而言,ISOGRAPH 就是能進一步提高腕表的精確度。採用了這項新技術的就是 Calibre 5 自動上條機芯,擺頻為 4 Hz,具 38 小時動力儲存(如果能增加時數就更理想了)。Autavia 未有配上透視底蓋,故無法看到那碳纖維複合材質游絲的擺動,而精鋼款配精鋼底蓋,青銅款則採用鈦金屬底蓋。
若要把 Autavia 跟 TAG Heuer 旗下其他系列作比較,我認為它會得到懷古表愛好者的歡心。況且,現在的 Carrera 已變得前衛,Monaco 富特色但非人人適合,Aquaracer 屬潛水款,F1 及 Link 我也會歸於時尚款型,所以 Autavia 正好補上了缺口。定價方面,七款之中,最便宜的是 Autavia 精鋼殼配精鋼表圈款,售 HK$ 28,000,但多付 800元已可換上陶瓷表圈(HK$ 28,800),若是喜歡鏈帶款,定價則為 HK$ 31,700。青銅表殼款是當中最貴的,價錢為 HK$ 34,600。 tagheu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