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萬年曆和 12 小時累計計時功能外,本已高度複雜的89630機芯還帶有飛返功能。其擺頻為 4Hz,並能提供 68 小時動力儲存。後者通過一個超大的 18K 玫瑰金雙向上條陀(IWC 的一貫作風)補充能量。品牌聲稱即使啟動計時功能,本作也能確保 68 小時的續航時間。
儘管這一機芯已經相當精良,但 IWC 也沒有將其上條系統中一些容易磨損的部件換為陶瓷材質。品牌反而在價位更低的 Portugieser 表款上採用了這樣的新部件。
本作的表殼直徑 43 毫米,厚 15.5 毫米(被品牌稱為「引人矚目的表殼厚度」)。這一尺寸在當今腕表中處於中等水平,不過也足以讓純粹主義者們感到不快了。本作的表殼確實比較厚實,但考慮到其整合了巨大的上條陀、實現長動力儲存的發條鼓、飛返計時功能以及呈現完備資訊的萬年曆,我認為這已經算是很薄了。如果 15.5 毫米對你來說還是太厚的話,那麼就得為多出幾毫米空間而犧牲一些功能了。
活動式表耳和 Santoni 真皮表帶(市面上最好的 OEM 表帶之一)確保了佩戴舒適度。帶有關節結構的表耳並不顯長,其在表殼邊緣陡然下垂,有效減少了本作在手腕上佔用的空間,令佩戴時的整體比例更加合理。值得一提的是,本作的弧形藍寶石水晶表鏡也讓表殼顯得比實際更薄。這一設計既為中軸留出了充足空間,也避免令表圈變得過於笨重。這些細節都完成得非常漂亮,IWC 是如何將它們熔於一爐的呢?
我喜歡把腕表設計與建築放在一起作比較,這次我也會這麼做。Da Vinci 腕表上的一些特質讓我想起大教堂:繁複(而又精妙)的細節和紀念碑般的莊嚴感。在評測時我並沒有想到某個具體的參照物,直到我看到上面這張照片時才意識到兩者的內在共性。無論你覺得這純屬瞎想,還是同意我的看法,都請在下方留言區分享你的意見。
讓我們從完全的主觀感受過渡到客觀史實:IWC 在 1985 年打造出首款 Da Vinci Perpetual Calendar Chronograph(Ref. 3750)。該腕表搭載的是 IWC 79060 萬年曆計時機芯,其令用家只需操作表冠便能調校腕表的功能,而不用依賴那些通常設置在表殼內的笨拙調節器。在當時,這需要相對複雜的結構和吸引人的外觀設計才能實現。
讓我吃驚的是,我用建築作為參照物的想法並非毫無關聯:IWC 當時的首席設計師 Hano Burtscher 是 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的忠實擁躉。後者在 Codex Atlanticus(《大西洋古抄本》)中就曾涉及到有關海港防禦工事的設計。簡而言之就是:Burtscher 的設計最終整合了年曆顯示、四個小表盤、九根指針、四位數年份顯示、月相視窗。這一作品的表殼呈現出繁複而又經典的風格,其輪廓清晰,而表耳也為可活動的結構。如果你想了解完整的故事,IWC 已經為你整理得相當完善了(點此閱讀)。
總而言之,玫瑰金版 Da Vinci Perpetual Calendar Chronograph 呈現出迷人的外觀。其融合了老派設計手法,但又不像是個過氣的古董或是跟風的復刻作品。本作以優雅的方式展現美學魅力和雍容氣度,因此才能恰如其分地表達出鮮明的創作主張。我很慶幸今年不是Pilot腕表之年。
玫瑰金版的 IWC Da Vinci Perpetual Calendar Chronograph(IW392101)售價為 40,200 美元。除此之外 IWC 還將推出一個精鋼版本(IW392103),其售價為 29,900 美元。IW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