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精工一樣,星辰旗下有大批時計產品只在日本或亞洲部分地區發售。精工幾年前決定放開限制,允許日本以外的市場銷售Grand Seiko這類高端表款(我對此也盡了一份綿力。在我向日本精工的高管提出這一請求後,他們在一年內就做出了改變)。但星辰在這方面的意願卻不高,品牌仍然嚴格限定銷售區域。在此次的參觀過程中,我也有幸看到了許多從未見過的表款。
星辰的員工覺得自己的工作場所很棒。與外面繁華的東京澀谷區大街相比,這裡顯得格外寧靜。這一工作室甚至沒有用官方標誌,而只是寫著「Citizen Design Studio」。這裡聚集了百裡挑一的精英團隊,他們專門負責從文化元素中提取新品設計靈感。從這裡誕生的大多數作品都是限量版本,其成本一般都高於2,000美元,另一些也會被品牌的主流系列所採納。其中還有一些是純粹的非正式項目,這讓我們看到星辰對新創意的包容態度,而品牌在創作中也敢於突破既有的「設計語言」。
我覺得我對日本品牌的好感正是來自其對設計的開放態度,它們往往都最重視功能的呈現。以星辰為例,品牌在製表過程中將有用和便捷放在首位。聽起來很簡單對嗎?但大多數品牌卻不這麼想,尤其是一些歐洲品牌還常常會製造出形式大於內容的產品。而事實上,星辰這類日本品牌的優點卻可能對自身不利。像Eco-Drive、GPS衛星對時這些便利的技術令用家再也無需更換電池和調校時間。擔憂減少了,信賴也就隨之提升。
如今的腕表承載著雙重任務:其既是隨身計時工具又是個人品味的體現。日本品牌對於前者已經爐火純青,但對後者還在繼續摸索。它們在盡力保持產品親和度的同時,不斷尋求體現人們生活方式與社會地位的最佳方式。
表面上看,星辰這類日本製表商在各方面都只會比瑞士品牌更好。星辰擁有令人驚嘆的現代化生產線,其也成功將人力與機器完美結合,令產品的質量與產量都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根據不同的預算,消費者既可以買到全自動化生產的星辰腕表,也可以買到全手工製作的表款。星辰和其他日本企業都能夠製造出各種價位的產品,但這也正可能是西方消費者還不太適應的地方。就好比豐田和本田在美國不得不創造出雷克薩斯(Lexus)和謳歌(Acura)這樣的子品牌,以便於銷售高端車型。
當表迷的知識積累到一定程度後,他便能理解為什麼星辰腕表的價格跨度如此之大。星辰和精工都會用「Meister」這個詞描述他們的製表工匠。而星辰有三種等級的Meister崗位。從B Meisters開始,再到A Meisters,最高為Super Meister 這可能是工匠們在星辰所能得到的最高稱號,目前只有一名女性工匠獲得。一名Super Meister至少需要30年的經驗和一系列其他專業技能。這名唯一的Super Meister不僅監管高端腕表製造部門,同時也會親自組裝和修理腕表。在這篇文章寫成的時候,她已在星辰工作了49年。
人們常認為:日本腕表是機器製造的,而瑞士腕表是手工打造的 這種觀點失之偏頗。兩國企業在製表過程中都會融合機器和人手的優勢。當腕表年產量達到50,000枚時尤須如此,而星辰的年產量早已超過這一數字。
星辰表廠內許多地方都不允許拍攝。在負責製作Duratect和Super Titanium的部門,塗層工藝流程是保密的。而負責組裝9015自動上條機芯的生產線也嚴禁拍照。這一機芯被打上Miyota的商標後便會出售給其他品牌,其被業內視為瑞士ETA 2824機芯的最佳替代品,因此星辰一直在全速生產以滿足旺盛的市場需求。在確保品質水準的前提下,星辰每月能夠生產20,000至30,000枚機芯。
該產線的保密之處並不是機芯的製造方法,而在於星辰如何實現如此之高的產量。近年來,「自制機芯」常常和高端腕表掛鈎,以便在定價上與外購機芯表款拉開距離。雖然腕表的實際品質並不只由這一因素決定,但我們還是鼓勵「自製機芯」的概念。因為一枚從裡到外都由同一品牌打造的腕表無疑會給用家帶來更和諧的體驗。
只有少數瑞士企業能夠獨立生產機芯、表殼和其他腕表部件。即使是無所不能的勞力士也沒法樣樣都自行製造。但日本並不盛行供應商制度,因此無論企業是生產腕表還是馬桶,它們都會盡可能自行完成全部的生產流程。如果一個品牌只是生產自製機芯就能得到誇讚的話,那麼星辰這類品牌便更值得推崇。因為它們不僅獨立生產機芯,還能製造腕表所需的一切部件,就連指針和表帶也不在話下。除此之外,星辰還能生產與製表有關的車床設備。所以,獨立生產在日本是一種企業文化,而非營銷手段。
今年時值Eco-Drive的40週年慶典,這一由光能驅動的機芯技術可謂是星辰的實力象徵,而我也參觀了許多Eco-Drive腕表的生產過程。在核心技術之外(不要忘了星辰甚至自行生產機芯所需的電路板),這一系列的最大亮點就在於表盤。其看起來與其他腕表沒有不同,所以用家也不會從表盤或是表殼上直接看到「太陽能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