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sio(卡西歐)近來慶祝了 G-Shock 旗下頂級系列 MR-G 誕生 20 週年。MR-G 也被 Casio 的日本團隊稱為「Mr. G」,它是我個人非常鍾愛的「高端石英時計」中的一份子。MR-G 源於 Casio 設計師對於可靠腕表的執著追求,而其獲得的市場成功則要歸功於品牌高超的工程技術和營銷手段。在 MR-G 長達 20 年的發展歷程中曾經出現過多姿多彩的腕表設計,而 MRGG1000 這一分支便是 MR-G 系列在美國市場的先遣隊,其中就包括 MRGG1000B-1A。
當 G-Shock 的 MRGG1000 在 2014 年推出時,我就一直想對這個系列進行一番評測。就其價位和功能配置而言,MRGG1000 是能夠為用家提供巨大滿足感的小眾產品。這要求 MR-G 的用家不僅熱衷於工具器械,更需擁有一定的閒錢和時尚觸感。如此一來,他們才會願意為採用指針表盤的高端 G-Shock 腕表付出數千美元的代價。
在高中的四年時間裡,我都戴著 Casio 的 G-Shock 腕表。那時候,G-Shock 的堅固、實用、易讀、舒適以及非常酷的設計都讓我癡迷不已,並且也只需花費大約 200 美元。有趣的是,這麼多年的通貨膨脹都沒有對 Casio 的價格產生很大影響。那時的我並不知道世界上會有價值數千美元的 Casio G-Shoc 腕表,而即使是知道了,也不可能想象得出裡面能有些什麼高科技。多年之後的我在此評測這款 Casio G-Shock MR-G MRGG1000B-1A 腕表,心裡總在想一個問題:「少年時代的我又會如何看待這款腕表呢?」
青少年自然不是這款腕表的目標人群,那這個問題似乎並不重要。Casio 自然是希望年輕人群能夠喜歡他們的產品,但 MR-G 系列卻是為大人準備的,尤其是那些戴著 G-Shcok 的電子表長大的人們。要說有什麼不好的話,那就是不管這款腕表如何優秀,它都不能算是正宗的 G-Shock,因為 G-Shock 從來就不是優雅、正式的風格。換句話說,雖然這款腕表也可以搭配時尚的裝扮,但並不意味著它適合約會場合。儘管如此,Casio 仍然成功打造出一款超級酷炫的工具時計,令佩戴它的人不費吹灰之力就能招來別人羨慕的目光。
關於 MR-G 系列其實有太多可以聊的話題,然而又不知道從何說起。最近我在訪問 Casio 日本工廠的過程中對這一系列有了更深的理解。Casio 目前的高端 G-Shock 分為三個檔次,並且都由山形工廠的「Premium Production Line」(PPL)產線負責生產。除了醉人的櫻花風景,山形縣還擁有舉世聞名的 G-Shock 工廠,後者在實驗室風格的環境中研製著日本最優秀的工具時計。
Casio 的高端 G-Shock 系列以「Master of G」為首,隨後是 MT-G 和 MR-G。MT-G 系列有時候會因相似的外觀而被誤認為是 MR-G。不過當你看到兩者之間高達上千美元的價格差距時自然就懂得分辨了。MT-G 大多是精鋼材質,而 MR-G 主要採用鈦金屬。Casio 曾經向我介紹過:MT-G 基本上都是以金屬材質保護樹脂骨架,但 MR-G 腕表的內部結構和技術配置則是完全不同的。顯而易見的是,MR-G 腕表不僅採用更高級的材質,更呈現出如同坦克般的堅固特性。
G-Shock MRG-G1000 在視覺上也像是一輛小坦克。看看它用來保護按鍵的厚實金屬管就知道了。其可以說是 Casio 旗下防護最為全面的表款,它的外觀設計完全從實用角度出發,而不只是為了裝飾而已。即使用家戴著它上天下海,MRG-G1000 在外觀和功能上也能長久保持如新。
Casio 總是非常善於打造佩戴舒適的大型腕表。得益於鈦金屬的應用以及表殼、表耳、表鏈的獨特構造,G-Shock MR-G MRGG1000B 上手的感覺非常輕盈,甚至輕到讓你忘記它的存在。其表殼寬 49.8 毫米,厚達 16.9 毫米,上下表耳之間的距離為 54.7 毫米。表鏈上有兩種鏈節,而摺疊扣上還有三個微調銷棒,此外還設有一個很酷的滑動開關。
請注意,我評測的這枚腕表其實是腕表原型。雖然它在 Casio 公司經過多年的磨煉,但看上去依然很新。Casio 採用的是一種表層強化過的鈦金屬,其在 MRGG1000B-1A 上更運用 DLC 技術進一步提升了表面硬度。這為本作帶來了輕盈和堅固的優異特性,以及強大的抗刮能力。表盤上方也有平整的防眩藍寶石水晶表鏡,而本作表殼的防水深度更達到 200 米。
Casio 並沒有為 G-Shock MR-G MRGG1000 腕表配備專屬機芯。我並不是說這款機芯不好,而是因為本作的表盤、表殼、表鏈都非常獨特,如果能配上專屬機芯自然是錦上添花。
Master of G 以及 MT-G 系列都有採用這一機芯,而其呈現出的功能佈局卻各不相同。該機芯囊括了 Casio 最拿手的技術,包括太陽/光能驅動系統,「Tough Movement」(強韌機芯技術,受到震動後指針可自動校正),以及 GPS 混合電波接收技術。後者令機芯可以接收到全球各地原子鐘發出的標準時刻無線電波,而在電波信號較弱時也能通過 GPS 信號進行校時。你可能會覺得 Casio 同時提供兩種技術顯得有些冗餘,但理論上來看,兩者其實各有優劣。
該機芯也搭載了 Casio 發明的「Smart Access」智能操作系統,其令用家可以採用傳統方式操控表冠,以便實現多種多樣的功能調校。說到這一系統就要提到 Mr. G 系列發展史上的一段趣聞。
Casio 大多數的技術都是針對耐用度、易讀性和功能性研發出的高效解決方案。而在 G-Shock 的指針表盤款式上卻有些不同。對於很多人來說,數顯表盤在信息讀取體驗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因此數顯表盤在實際使用中是要優於指針表盤的。Casio 是數顯表盤設計的一大主要推手,這類表款在世界上的盛行與品牌的努力密不可分。然而 G-Shock MRG-G1000 卻是正好相反:Casio 將人們偏愛的指針設計在現代 G-Shock 上巧妙重現。
很多人不明其因。此舉像是一種退化而非進化,更不用說品牌還為指針表盤的功能設計投入了巨大的研究資源……將一切信息都用數字方式顯示不是更簡單嗎?對此 Casio 有自己的理由。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品牌從過去數十年的經驗中總結了一些關鍵點:首先是成年人更關注腕表的外觀,而其所處的社會地位讓他們更加偏好指針表盤;其次(也與第一點相關),戴著便宜的 G-Shock 腕表長大的人會有品牌情結,他們希望 Casio 提供的是符合成人世界需求、為他們帶來熟悉感受的同時又兼具實用功能的時計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