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的 SIHH 上,Cartier (卡地亞)正式發佈了 Drive de Cartier 系列,這一入門級的親民系列讓許多表迷都為之一振。而我也有幸與該系列裡的中高端表款 Drive de Cartier “Small Complication” 18K 玫瑰金腕表共度了一段時光,而本作在 Drive de Cartier 系列裡偏「正裝風格」。
我不確定「Drive」這個名字的具體含義,也許品牌是為了強調這一全新男表系列的靈感源於汽車領域,不過很多腕表的名字都讓人很費解就是了。無論如何,我早就期待市場上出現這樣的產品,並且也對其品質感到滿意。雖然我手中這枚並不是許多人在關注的精鋼表款,但我個人對這一約 20,000 美元的型號更感興趣,其面對的是來自 Piaget、Rolex 等品牌的激烈競爭。
首先,我想先談談 Drive de Cartier 在 Cartier 產品線中的位置。該系列一上市便引發了熱議,而大部分的討論都集中在其市場定位上 6,000美元起跳的全新男表系列。許多人都對 Cartier、Bulgari這類品牌抱有「奢華時尚巨頭」的刻板印象,並認為它們的重心在於女裝腕表、珠寶或配飾。雖然我不想過多地捲入相關的爭論,但我仍然覺得出於這樣的理由而忽視一個品牌是有點荒唐的。
誠然,Cartier 擁有像 Tank 和 Santos 這類男女皆宜的標誌性作品。但即使連甘迺迪總統也十分鍾愛Tank腕表,許多人仍然會覺得它偏女性化,而 Santos 也遇到類似的情況。我個人完全不同意這種觀點,不過 Cartier 如今推出 Drive de Cartier 系列或許意味著品牌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並且試圖去解決它。而很多品牌其實都無法做出如此大刀闊斧的改良舉措。
我並不介意一個品牌推出「中性」的腕表。我女朋友戴的就是一枚 Santos 女裝腕表,而這也沒有影響我對其男裝表款的喜愛,當然這也只是對我個人而言。我可以理解人們的心情,誰都不希望在見女方家長時,發現自己和未來岳母都戴著 Tank。無論如何,那些希望 Cartier 的腕表更加「陽剛」以及帶一點汽車元素的人,現在都可以考慮 Drive de Cartier 了。
如我之前所言,Drive de Cartier 是一個全新打造的系列。其既有全精鋼的小秒針表款,也有以黃金打造的飛行陀飛輪型號,而我手中這枚則是位於兩者之間。它既不像是人生中的第一枚腕表,也不太符合人們對高級製表的預期,但其搭載了品牌自製的 1904-FU MC 機芯,並且擁有帥氣非凡的枕形表殼。可以說,Cartier 為那些追求與別不同和男性氣概的顧客提供了一個極具說服力的選擇。
我從來也沒有對正裝腕表有過特別偏好,即使穿西裝時也只會佩戴比較低調的運動腕表。但在這段時間裡,我發現 Cartier 這枚正裝風格的 Drive de Cartier Small Complication 比其他 20,000 美元價位的金表都更深得我心。
我覺得大多數正裝腕表都很難契合我的衣著風格,但這枚腕表卻給我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它不像很多正裝金表那樣古板,也沒有在「汽車」道路上走得太偏,因此才能呈現出既現代又時髦的樣貌,並且還非常宜於佩戴。也許箇中原因就在於 Drive de Cartier 是全新打造的系列,它身上並沒有「我祖父也有一枚」這樣的歷史包袱。
Drive de Cartier 系列的產品設計和市場推廣都緊扣「運動」這一主題,但在本作上卻沒有表現得太過顯著,我會傾向於將它歸入正裝腕表的行列。同時,我想明確的一點是,我所說的「正裝腕表」是那種可以與燕尾服搭配的盛裝表款,而非行政主管日常佩戴的保守款式,或是爺爺輩的人才會戴的那種。
請原諒我這樣作比較,我只是想打個比方幫助大家理解而已。這種正裝腕表的分類策略已經在一些品牌中有所體現,例如 Rolex 偏日常的 Datejust 以及偏盛裝的 Cellini。而 18K 金版本的 Drive de Cartier 腕表則可能正好居於兩者之間:它既不像 Rolex Datejust 那樣滿大街都是,也不是去交響樂會或是國宴才能佩戴的款式。
也許由一個少有關注正裝腕表的人來介紹這三個層次的設計策略(目前看來至少有三個……)不太合適,但我覺得這個說法能幫助大家理解一些還未明確歸類的腕表。比如 Rolex Cellini 就不是一個適合與 Polo 衫搭配赴宴的選擇,不過我卻戴著 Drive de Cartier Small Complication 這麼做了一次,而且感覺非常自然。雖然這不是一個嚴謹的研究結論,但卻是我的真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