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多次經驗,瑞士製表商往往會用比較誇張的方式讓人保持專注。我最近的一次體驗發生在一個四面都是黑牆的小房間中,那裡燈光昏黃,窗戶玻璃也是烏黑一片。這種氣氛讓我想起了審訊室,而房間裡的木材裝飾也時刻提醒著我外面還有一個美好的世界。說正經的, Audemars Piguet (愛彼) 顯然是想儘量減少外界的干擾,下意識就採用了這樣的室內設計。但其實品牌的作品本來就能讓資深表迷們目不轉睛,這一點在 Audemars Piguet 揭曉全新的超薄腕表 Royal Oak RD#2 時更是得到了證明。
與前作 RD#1 相同的是,本作也是一款概念腕表,所以並不對外發售。它的意義在於探索某些複雜設計的可行性,並且評估公眾對此的反饋。雖然它只是一款概念腕表,但品牌仍然聚集了一班富熱忱的製表大師研精苦思,將千頭萬緒化為實物 ;但也可能只是為了嘗試一種全新的製表思路而已。
在 SIHH 2018 上,我和兩位 Audemars Piguet 製表師在上面提到的小黑房裡會面。通常,人們在展會上都是你推我搡地爭奪拍照和上手體驗的機會,而我則幸運地獨處一室,不僅有充足的時間把玩這款最新的 RD#2 腕表(聽說只有一枚,但我很懷疑這個說法),更能直接向製表師提問。而兩位大師都非常和藹,他們也為我解答了許多與機芯有關的細節問題。
Audemars Piguet 的新聞稿並沒有說得特別清楚,然而他們將這款 Royal Oak RD#2 稱為「當今市場上最薄的自動上條萬年曆腕表」,同時聲稱其機芯厚度達到了破紀錄的 2.89 毫米。這兩項描述讓我覺得雖然機芯的厚度打破了紀錄,但在此之前似乎還有一款超薄自動上條萬年曆腕表,其表殼應該比這款 6.3 毫米厚的 Royal Oak 還要更薄。
我直接向他們提出了這個疑問,然而得到的回覆卻是否定的。他們表示這款新作就是有史以來最薄的自動上條萬年曆腕表 機芯、表殼都是最薄的。我個人其實對這種紀錄並不在意,直到它們變得越來越令人難以置信(比如表殼僅厚 2 毫米的 Piaget 腕表,稍後我會再進行報道)。新的紀錄固然值得銘記,但比起越來越小的數字,還有很多功能和元素也值得關注。
相比那破紀錄的厚度,更有趣的是 Audemars Piguet 實現它的過程。RD#2 腕表的設計其實是從外觀開始的:隸屬於品牌獨立研發團隊 APR&P 的 Giulio Papi 首先繪製了本作的表盤草圖,之後他們才開始研究機芯的工程設計。而腕表通常的研發流程並不是這樣的,複雜如萬年曆的時計更不會如此。但我覺得當你像 Giulio Papi 般經驗豐富、履歷輝煌,自然會開始嘗試新挑戰。
有趣的是,雖然 RD#2 打破了萬年曆腕表的範式,但也沒能消除這類時計一直存在的一些缺陷,這讓我很難真正地愛上它。
首先,其表盤缺乏生氣。本作不設秒針,所以表盤上運行速度最快的已經是分針 對於一款售價高達五位數的產品,人們自然希望看到一些優美的機械動態,而不只是一堆死氣沉沉的指針和副盤而已。
能夠驅動六個萬年曆指示功能的機械結構無疑令人讚嘆,但卻被藏在表盤之下。當我提出在表盤做鏤空處理後,Audemars Piguet 的兩位製表師對這建議表現出濃厚的興趣,這讓我感到受寵若驚而又驚詫莫名。他們要麼是精於世故(感謝你們給了我莫大的成就感),要麼就真的還沒有考慮過以這種方式展示機芯。
誠然,「厚度」就是 5133 機芯技術水平的一大指標。但把那些精巧的齒輪都藏了起來,人們就只能靠想像去理解機芯的精密程度。對於 RD#2 這樣一款用於展現品牌造詣的概念作品來說,這無疑是個遺憾。當然,密封式的表盤也不是不可以,至少大多數人都比較適應這種設計。
在實現 Royal Oak RD#2 超薄自動上條萬年曆腕表破紀錄厚度的過程中,研發團隊面對的主要挑戰就是如何將萬年曆模組的所有部件都集中在同一平面上。每一個凸輪和齒輪都要並排連接,並在 24 小時齒輪和 48 個月長度的月份齒輪之間傳遞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