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年的 SIHH上,卡地亚(Cartier)正式发布了 Drive de Cartier 系列,这一入门级的亲民系列让许多表迷都为之一振。而我也有幸与该系列里的中高端表款 Drive de Cartier “Small Complication” 18K 玫瑰金腕表共度了一段时光。本作在 Drive de Cartier 系列里偏「正装风格」。
我不确定「Drive」这个名字的具体含义,也许品牌是为了强调这一全新男表系列的灵感源于汽车领域,不过很多腕表的名字都让人很费解就是了。无论如何,我早就期待市场上出现这样的产品,并且也对其品质感到满意。虽然我手中这枚并不是许多人在关注的精钢表款,但我个人对这一约 20,000 美元的型号更感兴趣,其面对的是来自伯爵(Piaget)、劳力士(Rolex)等品牌的激烈竞争。
首先,我想先谈谈 Drive de Cartier 在卡地亚产品线中的位置。该系列一上市便引发了热议,而大部分的讨论都集中在其市场定位上 6,000 美元起跳的全新男表系列。许多人都对卡地亚、宝格丽(Bulgari)这类品牌抱有「奢华时尚巨头」的刻板印象,并认为它们的重心在于女装腕表、珠宝或配饰。虽然我不想过多地卷入相关的争论,但我仍然觉得出于这样的理由而忽视一个品牌是比较荒唐的。
诚然,卡地亚拥有像 Tank 和 Santos 这类男女皆宜的标志性作品。但即便肯尼迪总统也十分钟爱 Tank 腕表,许多人仍然会觉得它偏女性化,而 Santos 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个人完全不同意这种观点,不过卡地亚如今推出 Drive de Cartier 系列或许意味着品牌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试图去解决它。而很多品牌其实都无法做出如此大刀阔斧的改良举措。
我并不介意一个品牌推出「中性」的腕表。我女朋友戴的就是一枚 Santos 女裝腕表,而这也没有影响我对其男装表款的喜爱,当然这也只是对我个人而言。我可以理解人们的心情,谁都不希望在面见女方家长时,发现自己和未来丈母娘都戴着 Tank 腕表。无论如何,那些希望卡地亚的腕表更加「阳刚」以及带一点汽车元素的人,现在都可以考虑 Drive de Cartier了。
如我之前所言,Drive de Cartier 是一个全新打造的系列。其既有全精钢的小秒针表款,也有以黄金打造的飞行陀飞轮型号,而我手中这枚则是位于二者之间。它既不像是人生中的第一枚腕表,也不太符合人们对高级制表的预期,但其搭载了品牌自制的 1904-FU MC 机芯,并且拥有帅气非凡的垫形表壳。可以说,卡地亚为那些追求差异化和男性气概的顾客提供了一个极具说服力的选择。
我从来也没有对正装腕表有过特别偏好,即便穿西装时也只会佩戴比较低调的运动腕表。但在这段时间里,我发现卡地亚这枚正装风格的 Drive de Cartier Small Complication 比其他 20,000 美元价位的金质腕表都更深得我心。
我觉得大多数正装腕表都很难契合我的着装风格,但这枚腕表却给我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它不像很多金质正装腕表那样古板,也没有在「汽车」道路上走得太偏,因此才能呈现出既现代又时髦的样貌,并且还非常宜于佩戴。也许箇中原因就在于 Drive de Cartier 是全新打造的系列,它身上并没有「我祖父也有一枚」这样的历史包袱。
Drive de Cartier 系列的产品设计和市场推广都紧扣「运动」这一主题,但在本作上却没有表现得太过显著,我会倾向于将它归入正装腕表的行列。同时,我想明确的一点是,我所说的「正装腕表」是那种可以与燕尾服搭配的盛装表款,而非行政主管日常佩戴的保守款式,或是爷爷辈的人才会戴的那种。
请原谅我做的这个比较,我也只是想打个比方帮助大家理解而已。这种正装腕表的分类策略已经在一些品牌中有所体现,例如劳力士偏日常的 Datejust 以及偏盛装的 Cellini。而 18K 金版本的 Drive de Cartier 腕表则可能正好居于二者之间:它既不像劳力士 Datejust 那样满大街都是,也不是去交响乐会或是国宴才能佩戴的款式。
也许由一个少有关注正装腕表的人来介绍这个三层设计策略(目前看来至少有三个……)不太合适,但我觉得这个说法能帮助大家理解一些还未明确归类的腕表。比如劳力士 Cellini 就不是一个适合与 Polo 衫搭配赴宴的方案,不过我却戴着 Drive de Cartier Small Complication 这么做了一次,而且感觉非常自然。虽然这不是一个严谨的研究结论,但却是我的真实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