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论现代时计的时候,我们把很多事情都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了,而防水能力就是其中之一。其实完全防水的腕表并不存在,因为在极端条件下表壳还是会进水。所以我们只能用「防水深度」来描述腕表的防水能力。防水腕表的历史始于1920年代,但直到专业潜水腕表诞生时才真正确立了技术标准。潜水腕表不仅满足了人们在潜水活动中的读时需求,其更凭借出众型格、坚韧质量和保值能力成为当今最受欢迎的运动表款之一。
无论一枚腕表的价格是几百还是几千美元,人们都希望它是可靠、精准和舒适的。但我们往往忽略了一个事实:从脆弱的手工艺术品到无惧日常生活考验的强韧工具,腕表其实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在这篇关于潜水腕表历史的文章中,你将看到其设计元素的演变以及它曾经遇到的种种挑战。
我们首先要声明一点:因为没有任何一个数据源能够提供我们所需的全部信息,所以我们参考了多个优质的数据源才完成这篇文章。但它们在某些细节上会有所出入,甚至有些冲突。讲明这一点后,我们就可以将时间倒回到一个世纪之前,看看防水腕表诞生的那个年代。
腕表的历史其实值得大书特书,我们有机会也会专门为此写篇文章。虽然最早的男士腕表只是在怀表上焊接了表耳而已,但在19世纪末的战争和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这一简单便捷而又突破常规的时计形态却受到了士兵们的欢迎。因为这样一来,他们就不必在激烈的战斗中还要腾出手来找衣服里的怀表。那时的腕表被看成是女士专用的时计,并且由于长期暴露在外,更容易受到外界的碰撞、湿度和温度的影响,所以人们普遍觉得腕表不够可靠,而男士们一开始也都不太能接受这一时计类型。
但这也让制表商们明白,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腕表才有可能流行起来。在所有的不利因素中,水、湿气和沙尘首当其冲。由于当年的工艺精度所限,水气和微尘可以轻易钻入表壳、表耳的缝隙中。这些物质会令机芯部件生锈,让润滑剂失去效用,甚至造成齿轮卡死和发条劣化。所以,要令腕表变得更为耐用和实用,首先必须提升制造和组装的技术水平。
与制表史上的许多里程碑相似的是,腕表的革命也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工程师的才干密不可分。在许多年的时间里,一些实力超群的公司不断致力于打造创新的解决方案,以令腕表在数十年甚至数个世纪的岁月中保持正常运作。而它们留下的一些设计遗产直到今天也还在发光发热。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要找出其症结所在,随后才能针对性地研发出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当时(指20世纪初期)怀表表壳的密封性和牢固度都不够理想。而用家对这类昂贵商品也是呵护备至。所以与腕表比起来,怀表与外界接触的机会要少很多。如上文所述,那时的怀表在表冠周围没有密封处理,而制造、组装质量也都参差不齐,所以细小灰尘和湿气极易侵入表壳,随后造成机芯损伤。
史上首枚防水腕表的发明者是如今表坛泰斗之一的劳力士,严格来说应该是其创办人汉斯·韦尔斯多夫(Hans Wilsdorf)。在所有的防水解决方案中,最容易实现的当属在表壳外再加一个密封防水罩。1922年劳力士打造的Hermetic(或为Submarine,与Submariner潜航者型有所区别,后者在30年后才诞生)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案例:其圆形表壳外还有一个厚实外壳,而壳上的盖子可以拧紧。这枚时计用起来的感觉就像一个罐子,一旦将盖子拧紧便能实现不错的密封效果。因表冠密封机制在当年还未问世,所以这一设计还算合理。但问题在于,每次要上链或是调校时间,用家就必须将盖子拧开再装上。所以时间一长,外壳铜盖的槽口就会磨损,从而降低防水效能。
可以肯定的是,这些身形巨大(因为厚实的防水外壳)的腕表没有发展潜力,至少在民用市场上是如此。人们需要更实用、更牢靠的解决方案,所以制表商只能尝试提升表壳本身的防水能力。来自日内瓦的表壳工艺大师François Borgel在1891年和1903年分别注册了两个螺纹表壳的技术专利。其优势在于无需借助密封外壳便能令「普通」表壳实现一定的防水能力。其中1903年的专利较为先进,Borgel在机芯和表圈周围加上一个螺纹环,随后腕表背盖便能旋在其上。如此一来,在没有额外表壳的情况下,腕表也能拥有优秀的密封性能。
这堪称是一个巨大的进步,随后万国表、浪琴等大型表厂都开始采用Borgel的专利表壳。但另一个大问题——表冠的密封系统却依然悬而未决。虽然表壳密封性提升了,但湿气和灰尘仍然能缓慢进入到机芯内部。最早的防水表冠专利是Paul Perregaux和Georges Perret二人注册的。如上图所示,他们于1925年10月提交了旋入式表冠的专利申请。然而与许多技术突破的发展过程一样,两位制表工匠的发明也还存在不足之处。
举例而言,因为表冠旋出的方向与上条方向相同,如果要再次旋紧,则要朝上链棘轮的反方向旋转。一旦腕表的发条上满而表冠又被完全旋紧,用家就必须等主发条释放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再次旋开表冠。此外,图中标记为16的黑色部件在表冠旋紧后会被顶死,从而确保密封效果。但受当时的制造技术水平所限,这一密封圈往往采用皮料、软木或毛毡制成,材质本身的耐久度就不佳。再加上长期暴露在表壳之外,所以也会很快损耗,必须时常更换。为了避免涉及太多细节,接下来我们就直接揭晓谁是完美方案的缔造者。
劳力士的创始人汉斯·韦尔斯多夫不仅看到了Perregaux与Perret二人专利技术的潜力,更意识到如果能将其与螺纹表壳结合便能一举攻破腕表防水的技术难关。于是,他迅速从发明者手中买下了这一瑞士专利,并于1926年至1927年在美国、英国和德国申请注册专利。上图就是韦尔斯多夫花费了一年时间改良的旋入式表冠专利。其专利编号为CH 120848,主要升级之处在于密封圈从表壳外部移入柄头管,并且采用铅材质打造密封圈以确保耐久度。
随后,劳力士的工程师和品牌当时的表壳供货商C.R. Spillman SA共同研发出表冠旋出时的上条方案:表冠一开始的转动是独立于轴外的,只有被完全拉出后才能与其相连。上图中的9(红色)和12(黄色)即为实现这一机制的关键。虽然从图上很难辨别,但一旦表冠被完全拉出,这两个矩形部件便会与机芯机构啮合,使得用家在腕表发条上满时也能调校时间。
劳力士将其改良的表冠与螺纹表壳都应用于一个全新作品。这一名为Oyster的表款是首枚耐用、可靠的防水腕表,堪称划时代的进步,尽管当时的普罗大众还对此有所怀疑,但这枚传奇时计最终改变了人们的观点。1927年,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突然出现,韦尔斯多夫也再次抓住了历史机遇:年轻的英国秘书以及游泳健将Mercedes Gleitze宣布要再次挑战横渡英吉利海峡。为什么是再次呢?虽然 Mercedes曾经用15小时完成过一次挑战,但是还有一名女性声称自己只用了13小时,所以 Mercedes Gleitze决心要超越这一成绩。
当时,这一事件吸引了主流媒体和韦尔斯多夫的注意,后者也萌生了借势宣传的想法。为了避免太过啰嗦,我们决定长话短说,上文说到的另一名女性后来被证实为是骗子,她承认自己从来没有横渡过英吉利海峡。但这一声明也令媒体和公众开始质疑Mercedes的第一次尝试。所以最后韦尔斯多夫与Mercedes达成了协议,由她将Oyster腕表挂在脖子上进行一次证明清白的游泳挑战。很少人知道,她的第二次尝试其实并没有游毕全程,但对结果却没有太大影响。几天后,她的故事和这枚随行的腕表便登上了《每日邮报》的头版,让大众首次看到了防水腕表的确凿证据。为了制造更持久的影响力,韦尔斯多夫也安排零售商在橱窗中放置浸有Oyster腕表的鱼缸。总而言之,创始人超凡的技术实力和机智的营销活动为劳力士及其防水腕表日后的盛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大约在1930年代,另有一些品牌也想进入到防水腕表这一细分市场。其中有两枚来自大品牌的作品尤其值得关注。在那个年代,卡地亚也一直是国王、皇室和精英阶层的专用品牌。1932年卡地亚收到了来自Pasha of Marrakech(马拉喀什的帕夏)的一个订单,据说他想订制一枚可以在游泳时佩戴的防水腕表。卡地亚最终为帕夏打造出一枚圆形防水腕表,其表冠上有一个旋入式密封盖,而表壳上还连接着一根细链条。自1943和1985年的两次「复刻」之后,卡地亚正式推出Pasha de Cartier这一标志性的系列。但很少有人知道它其实也属于早期的防水时计。
大约在20世纪中期,原本只在科研、军事或冒险中出现的潜水活动逐渐普及开来。这一切要归功于Yves Le Prieur在1926年和1933年研制、改良的特别呼吸装备。技术设备的进步令潜水变得更简单、更安全,同时也大大提升了人们在水下的活动时间以及活动深度。这听上去就很不简单。在潜水真正流行起来的数年前,人们就意识到有必要为这一高风险活动打造专用的腕表。于是欧米茄也顺势加入了战局。
看到了吗?尽管劳力士Oyster和卡地亚的Pasha de Cartier(以及当时其他一些不知名的类似腕表)足以应对湿气、沙尘和少量的水花泼溅,但它们依然无法胜任要求更高的深潜活动。首枚为潜水员设计的腕表要数欧米茄于1932年发布的Marine,其采用的依然是外置密封表壳的解决方案。与劳力士的创新表壳相比,你可能会觉得这一设计稍显过时,但这是由于劳力士专利保护的限制所致。欧米茄不得不采用附加表壳的方式提升腕表的牢固度和密封性。其成品最终呈现出极为现代的样貌,Marine腕表也通过了一系列严苛的深潜测试,成为世界上首枚名副其实的潜水腕表。
Marine腕表的独特之处在于由两部分组成的表壳,其上下两半分别连接表带,而表背还有一个大型锁扣。此外,Marine更是首枚采用人造蓝宝石水晶表镜的腕表,因而在材质可靠性上远远胜过同时代的任何表款。这一「整套」腕表还配有海豹皮表带,欧米茄声称这一材质能够有效抵御海水腐蚀。其产品概念可以说是相当完善,接下来就是要将其推向市场了。在劳力士营销方式的启发之下,欧米茄也通过接受一些在当时看起来难如登天的挑战来证明产品实力。1936年,几枚Marine腕表先在热水(85摄氏度)中浸没几分钟,随后迅速沉到日内瓦湖面之下70米的位置,在摄氏五度的冰冷湖水中度过30分钟时间。取出后经过检测发现:所有腕表(两枚成品和一个没有机芯的空壳)都一切正常,内部没有一丁点水的痕迹。
在成功通过测试的三年之后,欧米茄于1939年推出了Marine Standard腕表。这一型号是以1932年版本为基础小改而来,目的是将Marine腕表的优势特性都应用在批量生产的大众系列上。虽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表壳的结构有所简化,但依然保留了原作的矩形外观。这一有棱有角的设计风格(显然)在过去的螺纹表壳上是见不到的。为令蓝宝石水晶表镜与表壳之间完全密封,欧米茄特别采用了橡胶垫片并一直沿用至今。
Marine Standards系列的首批产品中,蓝宝石水晶表镜需要先固定在表圈背侧(从表背的方向安装)。随后,欧米茄才能将表盘、机芯和表冠一一置入。但这一结构带来的问题是:如果表壳向表背的压力上升,表镜便会朝内部松脱而导致密封失效。这一弱点令Marine Standard的防水能力只能达到两个大气压(约20米),与前作相距甚远。在后来的版本中,表镜改为从上方固定。虽然这一方式在今天已经不稀奇,但当时(1940年代早期)却是个改善防水能力的全新创意。
回顾防水腕表先驱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重要的制表企业都给出了自己的答卷:将表壳、表圈以及表冠的所有缝隙都密封起来。它们的更新也十分迅速,每一次的技术升级都大大提升了防水性能。它们没有意识到,这些作品犹如拼图碎片一样共同构成了现代潜水腕表的技术基础。接下来,我们将介绍潜水腕表的演变过程。
从很多角度来看,潜水腕表都可以说是现代制表技艺的巅峰。我们见过上过月球的腕表,也见过超过音速的腕表,但它们却不一定能经受得起这个星球最深处的高压考验。时计从西装背心口袋里发展到人们的手腕上,再慢慢进化为无数军事与科研活动中不惧极端挑战的专业工具。毫无疑问,后来的潜水腕表爱好者对于这一起源尤其津津乐道。虽然在「圈外人」看来可能会有点奇怪,但潜水表对环境的耐受能力的确会为其带来某种「坚不可摧」的光环。所以,让我们继续深入探索是什么让防水腕表进化成为征服马里亚纳海沟的工艺杰作。
在开始之前,我们必须确认劳力士Oyster是第一枚真正做到了防水的腕表,Gleitze的游泳壮举和店铺里的鱼缸陈列都是有力左证。但前者将表戴在脖子上而非手腕上其实是减少了挑战的难度系数,因为Oyster在整个过程中不会受到手腕拍水引起的频繁冲击。虽然欧米茄Marine腕表迈出了提升防水性的第一步,但因当时专业潜水活动(后来发展起来的业余潜水更不用说)本身也有诸多弊端,所以这枚腕表也就自然没有太多登场机会。实际上,水下活动在大约十年之后才普及起来。之前的潜水设备非常沉重而又不够安全,其获取渠道也极为有限。直到1942年雅克–伊夫·库斯托(Jacques-Yves Cousteau)和Émile Gagnan(爱米尔·加尼安)发明「水肺(Aqua-lung)」之后,潜水活动才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这一发明极为重要,因为其彻底改变了潜水腕表的发展道路,所以我们也简单介绍下它究竟为何物。水肺是首个开放式呼吸系统,它能令人直接潜至60米深度(大约180呎),而无需与水面有任何连接。最重要的是,这一装置大大促进了专业潜水、科考乃至业余潜水的发展,并让潜水活动能在全球范围普及开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潜水盛行的时代,人们对深度计、罗盘等高精度耐用工具的需求越来越高,腕表自然也位列其中。
我们也很想为潜水腕表的历史确定一个开端,但事与愿违的是很多品牌都声称自己打造了第一枚潜水腕表。当我们挖掘到比营销宣传更深的层面后,一切变得明朗起来。那些真正具有革新意义的腕表和品牌都出现在我们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