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根日本的「酷玩時計」:Casio G-Shock 總部解密

植根日本的「酷玩時計」:Casio G-Shock 總部解密

植根日本的「酷玩時計」:Casio G-Shock 總部解密 表廠實錄

1983年, Casio(卡西歐)在日本推出首款G-Shock腕表,其如今已成為風行世界的知名表款。這一由伊部菊雄開創的堅固時計讓人們不再為脆弱的腕表結構而感到困擾,同時也改變了人們對製表業的固有印象。首款G-Shock腕表問世的時候,其以極富現代氣息的塑膠物料吸引了警務人員、建築工人、急救人員等需要頻繁出動的專業人士,而他們通常都不希望在工作中還要為腕表分神。在過去的30多年裡, Casio的G-Shock腕表在這類群眾中大受好評,而其影響力也已遠遠超出一款工具時計所能達到的水平。

植根日本的「酷玩時計」:Casio G-Shock 總部解密 表廠實錄

Casio G-Shock 腕表簡史

G-Shock問世之初並不引人矚目,因為當時的腕表與人們的社會等級、職業地位息息相關,所以日本的商業精英們主要關注的還是正裝腕表,而G-Shock則會被視為偏專業的小眾時計。Seiko、Citizen等品牌都為處於不同人生階段的消費者提供了各式各樣的正裝腕表選擇,而運動腕表自然也是用於特定運動場合的。所以 Casio很難撼動傳統金屬正裝腕表的地位,而要讓大眾接受一款全黑的塑料腕表更是難上加難。

植根日本的「酷玩時計」:Casio G-Shock 總部解密 表廠實錄

植根日本的「酷玩時計」:Casio G-Shock 總部解密 表廠實錄

有趣的是,首款G-Shock發布13年之後, Casio終於在1996年為商務人士推出了MR-G(或者寫作「Mr.G」)系列。該系列以金屬製的表殼、表鏈為特色,伊部先生和他的團隊首度將G-Shock特有的「堅韌」特質賦予運動腕表,為更為成熟的人群提供了風尚之選。

如今,大多數消費者早已對G-Shock這類腕表的「防震」和其他耐久特性習以為常。人們會覺得平價運動腕表理應經受得住跌落、浸濕、震動、衝擊以及刮蹭的考驗,同時也無需讓人時刻擔心其安全。雖然這一印象在很大程度上是拜G-Shock所賜,但可惜的是,人們卻往往忽略 Casio才是這一切的幕後推手。

植根日本的「酷玩時計」:Casio G-Shock 總部解密 表廠實錄

Casio在1980年代對低價跑量腕表抱有濃厚興趣,品牌希望以這種現代產品滿足全球消費者對堅固時計的需求。石英腕表在這一時期達到全盛狀態,但此時離手機和其他讀時設備的普及還有一段時間。年輕一代希望以更酷的穿著表達特立獨行的主張,同時也需要隨時掌握時間,所以G-Shock才能在他們當中迅速流行開來,成為實用工具的上上之選。而 Casio也發現,他們在日本的刻苦研究最終獲得了全球市場的認可。

植根日本的「酷玩時計」:Casio G-Shock 總部解密 表廠實錄

1997年, CasioG-Shock的銷售與流行度急速攀升。這要大大歸功於美國青少年流行文化和街頭時尚(音樂、極限運動等眾多領域)的推波助瀾。新鮮靈感在這一時期的市場上不斷湧現,作為時尚配飾的G-Shock以及其他 Casio腕表為全球表迷呈獻出精彩紛呈的設計、配色和創作主題。品牌迅速響應了市場呼聲,不斷呈獻顧客真正需要的腕表,與此同時 Casio還兼顧了各種各樣的小眾風格和特殊需求。這一製表哲學至今也沒有任何改變。

植根日本的「酷玩時計」:Casio G-Shock 總部解密 表廠實錄

1997年後, CasioG-Shock的銷售開始急轉直下,品牌將其原因歸結於「每一個潛在用戶都已經擁有G-Shock了」。有些人認為G-Shock腕表憑藉龐大的用戶基數創造出一種流行趨勢,而流行本身就是轉瞬即逝的;而另一些人指出 Casio的腕表過於堅固耐用,所以很難促進老用戶的二次購買。因此 Casio決心為顧客創造出新的購買理由,而非強迫他們接受同樣的產品(在那個盛行計劃報廢策略的年代,這一舉措尤其值得稱讚)。 Casio這樣做並不是為了緩解G-Shock在1997年之後面對的銷售壓力,而是品牌清楚地意識到,他們需要重新評估自身的主打產品策略,以便為即將到來的21世紀做好準備。

植根日本的「酷玩時計」:Casio G-Shock 總部解密 表廠實錄

G-Shock腕表在日本的研發和組裝

在談今天的「G-Shock王國」之前,我想先大致介紹下G-Shock是如何誕生的,以及它們之於收藏者們的意義。我對 Casio在這個複雜的市場環境中所取得的成功也有一些個人看法。在當今世界,由日本設計和組裝的產品通常會被認為是比較高檔的。這並非營銷手段使然,而是實際的情況就是如此。日本製造的產品(尤其是電子設備和機械產品)總是能憑藉優秀的設計實現超凡性能與可靠品質,令用戶倍感滿足。

植根日本的「酷玩時計」:Casio G-Shock 總部解密 表廠實錄

G-Shock的收藏者們深知:高價表款不單會以更好的材料和技術為賣點,更會強調其組裝地為日本本土(並且大多數都是由人手組裝的)。 CasioG-Shock的高端產品在日本羽村市進行設計和研發,隨後會轉到山形工廠完成組裝。 Casio公司的總部位於東京,與其他一些擁有10,000名以上雇員的大型企業一樣( Casio所有業務部門雇員總數為11,000人), Casio在日本和全球各地都設有辦事機構。

植根日本的「酷玩時計」:Casio G-Shock 總部解密 表廠實錄

植根日本的「酷玩時計」:Casio G-Shock 總部解密 表廠實錄

在我看來,位於羽村市的研發部門是 Casio的業務核心所在。這裡不僅是1980年代初期首枚G-Shock腕表的誕生地,也是如今G-Shock腕表投產前的研究測試中心。

植根日本的「酷玩時計」:Casio G-Shock 總部解密 表廠實錄

植根日本的「酷玩時計」:Casio G-Shock 總部解密 表廠實錄

羽村工廠嚴格限制拍攝活動,而我在參觀過程中親眼看到了許多即使在其他日本表廠也不多見的有趣場景。任何愛去東京秋葉原這一「電子城」的人到了這裡都會倍感親切,羽村工廠裡的工作間與辦公室都充斥著高科技的氣息,它可以說是工程技術迷們的天堂。你會感覺到工廠裡滿是正在奮力解決疑難問題的製表專家,而管理部門則會運籌帷幄,將 Casio的專業技藝轉化為符合市場需求的產品。

植根日本的「酷玩時計」:Casio G-Shock 總部解密 表廠實錄

植根日本的「酷玩時計」:Casio G-Shock 總部解密 表廠實錄

耐久度與人工老化測試間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Casio會在這裡將G-Shock以及其他腕表進行測試直到損壞為止。 Casio為此研製出一種能模擬墜落動作的儀器。伊部先生一開始的設想是令G-Shock腕表從十米高度跌落也不會損壞。相比之下,大部分機械腕表都無法承受四呎高度的墜落沖擊。 Casio起初是將腕表扔出窗戶進行測試,隨後品牌才研製出一台能模擬這一動作的儀器。但隨著技術的升級,當新的腕表在測試中始終不會損壞時, Casio便不得不再研製出新的儀器,以實現更高速度的模擬測試。品牌要求G-Shock腕表能夠承受得住約50次的高速跌落,但技術團隊實際進行的模擬次數還要更多,為的是弄清腕表究竟可以經受得住多少次的衝擊。

植根日本的「酷玩時計」:Casio G-Shock 總部解密 表廠實錄

植根日本的「酷玩時計」:Casio G-Shock 總部解密 表廠實錄

當技術團隊發現受測腕表內部出現損傷後,他們就會興奮地拆開它以便找出其薄弱環節,隨後才能有針對性地制定加固方案。在技術團隊的耐心測試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枚腕表能夠承受得住上百次的跌落考驗。如果 Casio生產出更強大的腕表,那麼技術團隊也會相應地研發出更為苛刻的測試儀器。

植根日本的「酷玩時計」:Casio G-Shock 總部解密 表廠實錄

植根日本的「酷玩時計」:Casio G-Shock 總部解密 表廠實錄

CasioG-Shock(以及其他產品)的設計既是為了提升耐久度,也是為了實現豐富的功能。 Casio、Citizen、Seiko這些日本表廠都志在為顧客打造出可以安心使用的腕表。而日本製造的每一類消費品也都在舒適度和便利性上達到了一定的高度,所以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麼他們在研發新品時總是如此地積極進取。

植根日本的「酷玩時計」:Casio G-Shock 總部解密 表廠實錄

植根日本的「酷玩時計」:Casio G-Shock 總部解密 表廠實錄

在製表的範疇裡,這意味著日本製造的時計一定是堅不可摧、分秒不差以及無需保養的。這也是為什麼太陽能、人動電能以及高精準石英機芯會在日本受到青睞。除此之外,日本的消費者也更喜歡那些可以與本國兩座原子鐘電波信號自動同步的腕表,以及近年來興起的全球衛星GPS對時腕表。這便是日本文化所孕育出的獨到哲學,它對優質產品有著自己的定義和標準。而這也是全球消費者對日本的相機、汽車產品如此推崇的一大原因,

植根日本的「酷玩時計」:Casio G-Shock 總部解密 表廠實錄

在我看來, Casio與其競爭對手的一大區別就在於設計哲學:品牌強調與眾不同的理念和美學,而Seiko和Citizen的產品風格則相對更加傳統。 Casio是小型機械愛好者的心頭好,其許多競爭對手都在試圖用優雅的外觀掩蓋腕表的工具屬性。然而從 Casio的員工、產品,再到品牌的核心客戶群,他們都熱愛並推崇這種實用工具文化。

植根日本的「酷玩時計」:Casio G-Shock 總部解密 表廠實錄

與其他大型表廠一樣, Casio也在生產中大量採用自動化技術,但其人手組裝所佔的比例也是相當高。這一點在500美元以上的高端腕表產品線裡表現得最為顯著,這類表款均在日本完成組裝( Casio也在宣傳材料中不斷強調這一點),而品牌為其投入的精力與資源也堪比那些高端機械腕表廠商。更重要的是,即使這些表款在外觀上類似G-Shock的經典款式,但其採用的技術、材料卻都能達到時代尖端水平。如今的G-Shock腕表上滿是藍寶石水晶、複合金屬表殼、繁複的打磨、鍍層處理以及小型機械愛好者們最愛的高科技感,Mudmaster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Casio聲稱這一系列是為營救人員以及在惡劣條件下工作的專業人士打造,其能抵禦塵土的侵襲,並且令人們戴著手套也能輕鬆操控。

植根日本的「酷玩時計」:Casio G-Shock 總部解密 表廠實錄

植根日本的「酷玩時計」:Casio G-Shock 總部解密 表廠實錄

Casio不斷推動著Mudman和Mudmaster系列的發展,它們所能提供的性能甚至已經遠遠超過用戶所需的程度。系列最新表款上的按鍵工藝精良,而與每一按鍵匹配的密封墊圈甚至達到四個之多。這一設計能大大減少水和塵土侵入的可能性,不過 Casio也清楚,世界上有如此高要求的人群相當有限。但重要的是,這就是愛好者們欣賞並購買G-Shock的原因(與高端奢華時計的情況類似),他們看中的正是品牌對極致工藝的專注與熱忱。而那些願意花費近9,000美元購買Rolex Submariner的人也是出於同樣的理由,只不過大家的口味有所不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