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腕表發展史

潛水腕表發展史

潛水腕表發展史 專題文章

在談論現代時計的時候,我們把很多事情都當成是理所當然的了,而防水能力就是其中之一。其實完全防水的腕表並不存在,因為在極端條件下表殼還是會進水。所以我們只能用「防水深度」來描述腕表的防水能力。防水腕表的歷史始於1920年代,但直到專業潛水腕表誕生時才真正確立了技術標準。潛水腕表不僅滿足了人們在潛水活動中的讀時需求,其更憑藉出眾型格、堅韌品質和保值能力成為當今最受歡迎的運動表款之一。

無論一枚腕表的價格是幾百還是幾千美元,人們都希望它是可靠、精準和舒適的。但我們往往忽略了一個事實:從脆弱的手工藝術品到無懼日常生活考驗的強韌工具,腕表其實經歷了漫長的進化歷程。在這篇關於潛水腕表歷史的文章中,你將看到其設計元素的演變以及它曾經遇到的種種挑戰。

我們首先要聲明一點:因為沒有任何一個資料源能夠提供我們所需的全部信息,所以我們參考了多個優質的資料源才完成這篇文章。但它們在某些細節上會有所出入,甚至有些衝突。講明這一點後,我們就可以將時間倒回到一個世紀之前,看看防水腕表誕生的那個年代。

腕表的歷史其實值得大書特書,我們有機會也會專門為此寫篇文章。雖然最早的男士腕表只是在懷表上焊接了表耳而已,但在19世紀末的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這一簡單便捷而又突破常規的時計形態卻受到了士兵們的歡迎。因為這樣一來,他們就不必在激烈的戰鬥中還要騰出手來找衣服裡的懷表。那時的腕表被看成是女士專用的時計,並且由於長期暴露在外,更容易受到外界的碰撞、濕度和溫度的影響,所以人們普遍覺得腕表不夠可靠,而男士們一開始也都不太能接受這一時計類型。

潛水腕表發展史 專題文章

但這也讓製表商們明白,只有解決了這些問題,腕表才有可能流行起來。在所有的不利因素中,水、濕氣和沙塵首當其衝。由於當年的工藝精度所限,水氣和微塵可以輕易鑽入表殼、表耳的縫隙中。這些物質會令機芯部件生鏽,讓潤滑劑失去效用,甚至造成齒輪卡死和發條劣化。所以,要令腕表變得更為耐用和實用,首先必須提升製造和組裝的技術水平。

製表史上的許多里程碑相似的是,腕表的革命也與激烈的市場競爭和工程師的才幹密不可分。在許多年的時間裡,一些實力超群的公司不斷致力於打造創新的解決方案,以令腕表在數十年甚至數個世紀的歲月中保持正常運作。而它們留下的一些設計遺產直到今天也還在發光發熱。

解決問題的第一步是要找出其癥結所在,隨後才能針對性地研發出一勞永逸的解決方案。當時(指20世紀初期)懷表表殼的密封性和牢固度都不夠理想。而用家對這類昂貴商品也是呵護備至。所以與腕表比起來,懷表與外界接觸的機會要少很多。如上文所述,那時的懷表在表冠周圍沒有密封處理,而製造、組裝品質也都參差不齊,所以細小灰塵和濕氣極易侵入表殼,隨後造成機芯損傷。

潛水腕表發展史 專題文章
圖中為勞力士Hermetic(或為Submarine)腕表,將它的「蓋子」移走後可見表冠和內殼。圖片來源:rolexblog.blogspot.com

史上首枚防水腕表的發明者是如今表壇泰斗之一的勞力士,嚴格來說應該是其創辦人漢斯·威爾斯多夫(Hans Wilsdorf)。在所有的防水解決方案中,最容易實現的當屬在表殼外再加一個密封防水罩。1922年勞力士打造的Hermetic(或為Submarine,與Submariner潛航者型有所區別,後者在30年後才誕生)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案例:其圓形表殼外還有一個厚實外殼,而殼上的蓋子可以擰緊。這枚時計用起來的感覺就像一個罐子,一旦將蓋子擰緊便能實現不錯的密封效果。因表冠密封機制在當年還未問世,所以這一設計還算合理。但問題在於,每次要上鏈或是調校時間,用家就必須將蓋子擰開再裝上。所以時間一長,外殼銅蓋的槽口就會磨損,從而降低防水效能。

潛水腕表發展史 專題文章
大約在1900年代初期推出的廣告,其展示出Borgel的專利表殼結構。圖片來源:VintageWatchstraps.com © David Boettcher

可以肯定的是,這些身形巨大(因為厚實的防水外殼)的腕表沒有發展潛力,至少在民用市場上是如此。人們需要更實用、更牢靠的解決方案,所以製表商只能嘗試提升表殼本身的防水能力。來自日內瓦的表殼工藝大師François Borgel1891年和1903年分別注冊了兩個螺紋表殼的技術專利。其優勢在於無需借助密封外殼便能令「普通」表殼實現一定的防水能力。其中1903年的專利較為先進,Borgel在機芯和表圈周圍加上一個螺紋環,隨後腕表背蓋便能旋在其上。如此一來,在沒有額外表殼的情況下,腕表也能擁有優秀的密封性能。

潛水腕表發展史 專題文章
由Perregaux和Perret研發的早期旋入式表冠。圖中的16即是表殼外的密封圈。圖片來源:VintageWatchstraps.com © David Boettcher

這堪稱是一個巨大的進步,隨後萬國表、浪琴等大型表廠都開始採用Borgel的專利表殼。但另一個大問題        表冠的密封系統卻依然懸而未決。雖然表殼密封性提升了,但濕氣和灰塵仍然能緩慢進入到機芯內部。最早的防水表冠專利是Paul PerregauxGeorges Perret二人注冊的。如上圖所示,他們於192510月提交了旋入式表冠的專利申請。然而與許多技術突破的發展過程一樣,兩位製表工匠的發明也還存在不足之處。

舉例而言,因為表冠旋出的方向與上條方向相同,如果要再次旋緊,則要朝上鏈棘輪的反方向旋轉。一旦腕表的發條上滿而表冠又被完全旋緊,用家就必須等主發條釋放到一定程度後才能再次旋開表冠。此外,圖中標記為16的黑色部件在表冠旋緊後會被頂死,從而確保密封效果。但受當時的製造技術水平所限,這一密封圈往往採用皮料、軟木或毛氈製成,材質本身的耐久度就不佳。再加上長期暴露在表殼之外,所以也會很快損耗,必須時常更換。為了避免涉及太多細節,接下來我們就直接揭曉誰是完美方案的締造者。

潛水腕表發展史 專題文章
勞力士創始人漢斯·威爾斯多夫改良的旋入式表冠設計。圖片來源:VintageWatchstraps.com © David Boettcher

勞力士的創始人漢斯·威爾斯多夫不僅看到了Perregaux Perret二人專利技術的潛力,更意識到如果能將其與螺紋表殼結合便能一舉攻破腕表防水的技術難關。於是,他迅速從發明者手中買下了這一瑞士專利,並於1926年至1927年在美國、英國和德國申請注冊專利。上圖就是威爾斯多夫花費了一年時間改良的旋入式表冠專利。其專利編號為CH 120848,主要升級之處在於密封圈從表殼外部移入柄頭管,並且採用鉛材質打造密封圈以確保耐久度。

隨後,勞力士的工程師和品牌當時的表殼供應商C.R. Spillman SA共同研發出表冠旋出時的上條方案:表冠一開始的轉動是獨立於軸外的,只有被完全拉出後才能與其相連。上圖中的9(紅色)和12(黃色)即為實現這一機制的關鍵。雖然從圖上很難辨別,但一旦表冠被完全拉出,這兩個矩形部件便會與機芯機構齧合,使得用家在腕表發條上滿時也能調校時間。

潛水腕表發展史 專題文章
勞力士Oyster腕表與《每日郵報》的頭條新聞——Mercedes Gleitze戴著腕表游泳橫渡英吉利海峽。

勞力士將其改良的表冠與螺紋表殼都應用於一個全新作品。這一名為Oyster的表款是首枚耐用、可靠的防水腕表,堪稱劃時代的進步,儘管當時的普羅大眾還對此有所懷疑,但這枚傳奇時計最終改變了人們的觀點。1927年,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突然出現,威爾斯多夫也再次抓住了歷史機遇:年輕的英國秘書以及遊泳健將Mercedes Gleitze宣佈要再次挑戰橫渡英吉利海峽。為什麼是再次呢?雖然 Mercedes曾經用15小時完成過一次挑戰,但是還有一名女性聲稱自己只用了13小時,所以 Mercedes Gleitze決心要超越這一成績。

當時,這一事件吸引了主流媒體和威爾斯多夫的注意,後者也萌生了借勢宣傳的想法。為了避免太過囉嗦,我們決定長話短說,上文說到的另一名女性後來被證實為是騙子,她承認自己從來沒有橫渡過英吉利海峽。但這一聲明也令媒體和公眾開始質疑Mercedes的第一次嘗試。所以最後威爾斯多夫與Mercedes達成了協議,由她將Oyster腕表掛在脖子上進行一次證明清白的遊泳挑戰。很少人知道,她的第二次嘗試其實並沒有游畢全程,但對結果卻沒有太大影響。幾天後,她的故事和這枚隨行的腕表便登上了《每日郵報》的頭版,讓大眾首次看到了防水腕表的確鑿證據。為了製造更持久的影響力,威爾斯多夫也安排零售商在櫥窗中放置浸有Oyster腕表的魚缸。總而言之,創始人超凡的技術實力和機智的營銷活動為勞力士及其防水腕表日後的盛行打下了堅實基礎。

潛水腕表發展史 專題文章
Pasha de Cartier,標誌性的表冠和細鏈。圖片來源:蘇富比

大約在1930年代,另有一些品牌也想進入到防水腕表這一細分市場。其中有兩枚來自大品牌的作品尤其值得關注。在那個年代,卡地亞也一直是國王、皇室和精英階層的專用品牌。1932年卡地亞收到了來自Pasha of Marrakech(馬拉喀什的帕夏)的一個訂單,據說他想訂製一枚可以在游泳時佩戴的防水腕表。卡地亞最終為帕夏打造出一枚圓形防水腕表,其表冠上有一個旋入式密封蓋,而表殼上還連接著一根細鏈條。自19431985年的兩次「復刻」之後,卡地亞正式推出Pasha de Cartier這一標誌性的系列。但很少有人知道它其實也屬於早期的防水時計。

大約在20世紀中期,原本只在科研、軍事或冒險中出現的潛水活動逐漸普及開來。這一切要歸功於Yves Le Prieur1926年和1933年研制、改良的特別呼吸裝備。技術設備的進步令潛水變得更簡單、更安全,同時也大大提升了人們在水下的活動時間以及活動深度。這聽上去就很不簡單。在潛水真正流行起來的數年前,人們就意識到有必要為這一高風險活動打造專用的腕表。於是歐米茄也順勢加入了戰局。

潛水腕表發展史 專題文章

看到了嗎?儘管勞力士Oyster和卡地亞的Pasha de Cartier(以及當時其他一些不知名的類似腕表)足以應對濕氣、沙塵和少量的水花潑濺,但它們依然無法勝任要求更高的深潛活動。首枚為潛水員設計的腕表要數歐米茄於1932年發布的Marine,其採用的依然是外置密封表殼的解決方案。與勞力士的創新表殼相比,你可能會覺得這一設計稍顯過時,但這是由於勞力士專利保護的限制所致。歐米茄不得不採用附加表殼的方式提升腕表的牢固度和密封性。其成品最終呈現出極為現代的樣貌,Marine腕表也通過了一系列嚴苛的深潛測試,成為世界上首枚名副其實的潛水腕表。

Marine腕表的獨特之處在於由兩部分組成的表殼,其上下兩半分別連接表帶,而表背還有一個大型鎖扣。此外,Marine更是首枚採用人造藍寶石水晶表鏡的腕表,因而在材質可靠性上遠遠勝過同時代的任何表款。這一「整套」腕表還配有海豹皮表帶,歐米茄聲稱這一材質能夠有效抵禦海水腐蝕。其產品概念可以說是相當完善,接下來就是要將其推向市場了。在勞力士營銷方式的啟發之下,歐米茄也通過接受一些在當時看起來難如登天的挑戰來證明產品實力。1936年,幾枚Marine腕表先在熱水(85攝氏度)中浸沒幾分鐘,隨後迅速沉到日內瓦湖面之下70米的位置,在攝氏五度的冰冷湖水中度過30分鐘時間。取出後經過檢測發現:所有腕表(兩枚成品和一個沒有機芯的空殼)都一切正常,內部沒有一丁點水的痕跡。

潛水腕表發展史 專題文章
1940年代的歐米茄Marine腕表廣告。圖片來源:timezone.com

在成功通過測試的三年之後,歐米茄於1939年推出了Marine Standard腕表。這一型號是以1932年版本為基礎小改而來,目的是將Marine腕表的優勢特性都應用在批量生產的大眾系列上。雖然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表殼的結構有所簡化,但依然保留了原作的矩形外觀。這一有棱有角的設計風格(顯然)在過去的螺紋表殼上是見不到的。為令藍寶石水晶表鏡與表殼之間完全密封,歐米茄特別採用了橡膠墊片並一直沿用至今。

Marine Standards系列的首批產品中,藍寶石水晶表鏡需要先固定在表圈背側(從表背的方向安裝)。隨後,歐米茄才能將表盤、機芯和表冠         置入。但這一結構帶來的問題是:如果表殼向表背的壓力上升,表鏡便會朝內部松脫而導致密封失效。這一弱點令Marine Standard的防水能力只能達到兩個大氣壓(約20米),與前作相距甚遠。在後來的版本中,表鏡改為從上方固定。雖然這一方式在今天已經不稀奇,但當時(1940年代早期)卻是個改善防水能力的全新創意。

回顧防水腕表先驅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一些重要的製表企業都給出了自己的答卷:將表殼、表圈以及表冠的所有縫隙都密封起來。它們的更新也十分迅速,每一次的技術升級都大大提升了防水性能。它們沒有意識到,這些作品猶如拼圖碎片一樣共同構成了現代潛水腕表的技術基礎。接下來,我們將介紹潛水腕表的演變過程。

潛水腕表發展史 專題文章
一枚早期的寶珀五十噚(Fifty Fathoms)腕表,佩戴者為Nageur de Combat的創始人Bob Maloubier。

從很多角度來看,潛水腕表都可以說是現代製表技藝的巔峰。我們見過上過月球的腕表,也見過超過音速的腕表,但它們卻不一定能經受得起這個星球最深處的高壓考驗。時計從西裝背心口袋里發展到人們的手腕上,再慢慢進化為無數軍事與科研活動中不懼極端挑戰的專業工具。毫無疑問,後來的潛水腕表愛好者對於這一起源尤其津津樂道。雖然在「圈外人」看來可能會有點奇怪,但潛水表對環境的耐受能力的確會為其帶來某種「堅不可摧」的光環。所以,讓我們繼續深入探索是什麼讓防水腕表進化成為征服馬里亞納海溝的工藝傑作。

在開始之前,我們必須確認勞力士Oyster是第一枚真正做到了防水的腕表,Gleitze的游泳壯舉和店舖裏的魚缸陳列都是有力佐證。但前者將表戴在脖子上而非手腕上其實是減少了挑戰的難度系數,因為Oyster在整個過程中不會受到手腕拍水引起的頻繁衝擊。雖然歐米茄Marine腕表邁出了提升防水性的第一步,但因當時專業潛水活動(後來發展起來的業餘潛水更不用說)本身也有諸多弊端,所以這枚腕表也就自然沒有太多登場機會。實際上,水下活動在大約十年之後才普及起來。之前的潛水設備非常沉重而又不夠安全,其獲取渠道也極為有限。直到1942年雅克伊夫·庫斯托(Jacques-Yves Cousteau)和Émile Gagnan(愛米爾·加尼安)發明「水肺(Aqua-lung之後,潛水活動才有了根本性的改變。

這一發明極為重要,因為其徹底改變了潛水腕表的發展道路,所以我們也簡單介紹下它究竟為何物。水肺是首個開放式呼吸系統,它能令人直接潛至60米深度(大約180呎),而無需與水面有任何連接。最重要的是,這一裝置大大促進了專業潛水、科考乃至業餘潛水的發展,並讓潛水活動能在全球範圍普及開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潛水盛行的時代,人們對深度計、羅盤等高精度耐用工具的需求越來越高,腕表自然也位列其中。

我們也很想為潛水腕表的歷史確定一個開端,但事與願違的是很多品牌都聲稱自己打造了第一枚潛水腕表。當我們挖掘到比營銷宣傳更深的層面後,一切變得明朗起來。那些真正具有革新意義的腕表和品牌都出現在我們的眼前。